提示: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hangjiewan.cc!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,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,导致大量书籍错乱,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,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,感谢您的访问!
  第355章 李世民的无奈
  夺位。
  不是个简单的事情。
  囚禁李世民,就能当上皇帝吗。
  事情要是这么简单,自古以来,就没有这么多被逼死的太子了。
  若是这样的话,随便找个借口,把皇帝给挟持了,不就能直接当皇帝了?
  谁会防备自己的儿子呢。
  只是事情哪有这么简单。
  囚禁之后呢。
  满朝大臣会听你的话?
  他们只会不断的寻找机会,解救他们的皇帝。
  弑父呢?
  那就更可笑了。
  整个大唐都要乱起来,别说是魏王晋王,其他的庶子一个个的,都要造反当皇帝,还美其名为父报仇。
  届时整个大唐,都要变成东汉末年那样子。
  群雄并起,共诛逆贼。
  那为什么李世民可以走玄武门继位?
  实际上,李世民能够顺利继位,很大程度还是在于李渊的妥协,跟李世民本身的班底,功劳,诸多因素,缺一不可。
  看似李世民已经掌控宫廷,可要是李渊不同意的话,李世民这个皇位,根本就坐不稳。
  只是李渊为了李家大唐,没有了选择。
  毕竟站在当时李渊的角度去看,自己的这次子,确实是个优秀的继承人,而且手下班底丰厚,文有十八学士,武有李靖,尉迟敬德,程咬金等。
  且半个大唐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。
  若是执意要为死去的两个儿子复仇,那么李渊除了李世民外,还能选择谁。
  最主要的是,李渊自己老了。
  且因为多年奔波劳碌,也是患了一身疾病。
  这个时候不支持李世民,也没有人可以支持。
  因而,李世民被立为太子,当个几个月太子后,李渊就把皇位禅让,自己当太上皇养病去了。
  要知道,其实当初李世民的情况并不怎么好,在长安城里,手里才八百人。
  而在宫廷内,李渊有数万禁军。
  数万禁军敌不过八百人?
  不过是妥协罢了。
  就算李世民逼宫,他还敢弑父不成?
  李承乾如今,面临的情况也差不多。
  而今最大的困难就在于,李世民现在还太年轻了。
  在四十多岁的年纪,要让李世民甘心去当太上皇,难度不可谓不高。
  另一边。
  李世民就这么安然的走了出来。
  “拜见陛下。”
  众多大臣看到安然无恙的陛下,顿时放心。
  “陛下,太子他没有对你怎样吧。”
  褚遂良关心问道,实则也是想挑拨离间。
  在他看来,陛下跟太子之间,肯定是大吵一架,更何况现在禁军都在攻打来庭坊呢。
  李世民冷冷的看了一眼褚遂良。
  他知道褚遂良的心思,也并未放在心上,毕竟朝廷就是这样,需要平衡,制衡,不能是谁一家独大。
  如果皇帝只凭借自己的喜欢,偏袒一方,那么当忠臣的势力太大的时候,就尾大难掉了。
  这便是帝王心术。
  “太子跟朕好得很,怎么,褚大夫希望太子要跟朕交恶吗。”
  面对陛下质问,褚遂良连忙作揖:“臣不敢。”
  李世民冷哼一声,并未深究,而是看向群臣道:“好了,朕此番过来,不过是看一眼太子,如今身子尚未痊愈,便先回宫歇息了。”
  顿了顿,李世民继续道:“现今还是太子监国。”
  众臣作揖:“是,陛下。”
  所谓监国,就是处理朝政。
  李世民也不担心太子去处理朝政会影响到自己的权力。
  乘上车架,在群臣拜送下,李世民返回宫内。
  回宫后,李世民立即下达诏敕。
  “命魏王,晋王立即入宫见朕。”
  张阿难作揖:“是,陛下。”
  不管怎么说,这次的事情,魏王跟晋王的手脚太明显了,也做得太过分了。
  其实就先前朱雀大街伏击太子的事情,真要说起来,还真算谋逆。
  不过这权力的斗争,尤其是皇家内部,很多事情都说不清楚。
  大唐的律法,可管不到皇家。
  太极殿。
  李泰与李治跪在冰凉的青砖上,衣袍早已被冷汗浸透,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。
  李世民只是冷冷看着,完全没有要叫他们起来的意思。
  良久。
  李世民质问道:“汝等二人,可是知罪!”
  李治浑身颤抖,语不成句:“父皇.稚奴是被蒙蔽以为太子要对父皇不利”
  李世民怒道:“蒙蔽?你把朕当成是三岁孩童吗,且问你,朕已经免除了你右金吾卫大将军之职,你又是怎么去调动的金吾卫?”
  “谁给你的胆子,私自调兵?”
  “你可知,这是谋逆大罪!”
  李治吓得瑟瑟发抖,连连磕头不断:“稚奴知错,稚奴知错,请父皇不要气坏了身子。”
  看着稚奴这番摸样,李世民有些心软。
  “行了,不要再磕了。”
  “谢父皇。”
  李治暗暗的松了口气,听这语气,父皇似乎没有过多的责怪他。
  也是,大兄都起兵造反了,相比起来,自己不过是私自调兵,又能算多大的事。
  李泰见此,有学有样,砰砰磕头,额头瞬间青紫:“都是青雀管教无方!求父皇降罪于我,放过稚奴!”
  李世民冷笑道:“朕有什么资格降罪于你,你能耐可比朕大多了。”
  “连朕的禁军,你都能号令,还有什么是不敢做的呢。”
  李泰连忙解释:“父皇冤枉啊,青雀哪有调动禁军,我一直都在府内.”
  李世民打断道:“够了,都到这份上,还敢欺瞒于朕?”
  “你敢说右威卫将军杨崇业所做之事,跟你没有丝毫关系,你一点都不知情?”
  李泰闻言,顿时不敢多说了。
  父皇都把名字叫出来了,显然已经得到准确消息。
  几分迟疑,李泰犹豫着说道:“青雀并不识得右威卫将军杨崇业,请父皇明察,青雀跟他从未联络过。”
  李世民深深的看着李泰,缓缓道:“朕知道,你跟右威卫将军杨崇业并不相熟,所以你觉得这样,就能跟你毫无干系?”
  “还是要朕把话说得更加明白一些?”
  青雀心头一跳,知道这番话是真的令父皇生气了,当即再度磕首。
  “父皇,青雀知错了,请父皇责罚。”
  这个时候再去狡辩,已经没用了,还不如老实交代。
  不过李世民可没有要听李泰解释的意思。
  这里头的情况跟门道,他是一清二楚。
  兄弟相争,阴谋算计,当初他也是这么走过来的,哪里能不知道。
  “都起来吧。”
  李世民突然恢复平静,踱步至龙椅前坐下。
  “即日起,减少魏王府五成用度,以示惩戒。”
  李泰愣在原地,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本以为会被重罚,没想到只是削减用度?
  连忙叩首:“谢父皇开恩!”
  魏王府也不靠着朝廷给的那些俸禄。
  即便是全部都削减了,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。
  李世民又看向李治,目光中带着几分恨铁不成钢:“稚奴,你擅自调兵,本是大罪。但念在你一片‘护驾’之心.”
  “便罚你去弘文馆抄写《贞观政要》百遍,好好领悟治国之道。抄不完,不许踏出弘文馆半步。”
  李治抬起头,眼中满是惊喜与感激:“是,父皇,稚奴定当认真抄写,深刻反省!”
  “你们可知朕为何从轻发落?”
  李世民突然起身,缓缓走下丹陛,苍老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。
  “你们是朕的亲生骨肉,自小在朕眼皮子底下长大。青雀聪慧,稚奴纯善,朕又怎会不知?这次的事,不过是被有心人利用罢了。”
  李世民走到李泰身边,伸手轻轻拂去他额前的乱发,动作轻柔得仿佛回到了儿时:“青雀,你编纂《括地志》,朕心中欢喜。但记住,学问是用来治国安邦的,不是结党营私的工具。”
  又转向李治,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稚奴,你尚且年幼,以后遇事要多动脑,切莫再冲动行事。”
  李泰和李治红着眼眶,齐声哽咽:“谨记父皇教诲!”
  “起来吧。”
  李世民叹了口气,“太子监国,事务繁多。青雀,往后多去政事堂旁听两次,帮着太子出出主意。”
  “稚奴,抄写完毕后,便去协助太子处理文书。你们兄弟齐心,才能把大唐江山治理好。”
  李泰跟李治都怀疑自己听错了。
  现在他们还能协助太子治理朝政。
  这是明降实升啊。
  等于是有了听政议政的资格。
  李世民沉声道:“记住,你们是亲兄弟,打断骨头连着筋。”
  “有些事情,不可过分,若再有这般事情发生,莫怪朕言之不预。”
  “行了,都退下吧。”
  李泰跟李治作揖:“谨遵父皇教诲。”
  待李泰和李治离去,张阿难轻声问道:“陛下,如此轻罚,是否太简单了些,太子那边,恐是会生出意见,如今.”
  “阿难。”
  李世民摆了摆手,“他们终究是朕的儿子。重罚,只会让兄弟间的嫌隙更深。些许惩戒,再给些甜头,才能让他们明白朕的苦心。”
  “太子如今,心思已定,恐难回头啊。”
  把魏王跟晋王弄过去听政,就是给太子找麻烦。
  要让太子的精力,落在对付魏王跟晋王的身上,这样就能平衡下去。
  若是没有魏王跟晋王,李世民跟太子直接对上,那就没有回转的余地了。
  ——
  是夜。
  长孙府。
  长孙无忌现在也很纠结。
  “父亲,又消息了,陛下招魏王晋王去了太极殿训斥。”
  “如今对太子仍委以监国重任,将魏王、晋王的惩戒化作虚责。”
  “陛下是怎么想的。”
  长孙无忌摆手道:“住口。”
  “朝堂之上,最忌揣测圣意!陛下罚魏王减用度、命晋王抄书,又让他们辅佐太子,这招‘恩威并施、兄弟制衡’的棋,岂是你能看透的?”
  长孙冲被父亲的气势震慑,却仍忍不住争辩:“可太子手握神武军,辽东归来后又广纳寒门将领。他若真有不臣之心,一旦发难.”
  长孙无忌起身:“所以才要稳住局面!”
  “当年陛下玄武门之变,靠的是八百将士与朝臣支持。如今太子虽有兵权,但若没有关陇士族、山东豪杰的拥立,不过是孤家寡人。”
  “你以为陛下为何从轻发落魏王、晋王?就是要留着这两枚棋子,让他们与太子相互掣肘!”
  “这是要把太子的心思,从兵权争夺,转移到朝廷夺权这块来。”
  长孙冲若有所思:“父亲是说,陛下故意让兄弟相争,自己坐收渔利?”
  “岂止是坐收渔利!”
  “魏王拉拢山东士族,稚奴背后也有许多支持,太子掌有神武军。
  “三方势力斗得越凶,陛下的皇位就越稳。”
  “我们长孙家夹在中间,稍有不慎,便是万劫不复。”
  长孙冲有些疑惑:“那我们呢,为什么不从晋王跟太子择一而选。”
  “毕竟不可能看着魏王上位吧。”
  “父亲打算如何,是晋王,还是太子。”
  长孙无忌沉声道:“我们长孙家,只忠于陛下。”
  说到这里,长孙无忌思绪有些偏远:“武德九年。”
  “那时陛下与太子建成势同水火,我和房玄龄等人暗中周旋,稍有差池就是灭族之祸。当年的局面,比如今更凶险十倍。”
  “太子监国多年,政务熟练,加之先前册封农泽圣睿太子,造福天下,享有盛名。若贸然废立,天下必乱。可若任由他坐大”
  长孙无忌没有继续说下去,转而说道:“陛下若有旨意,全力执行;太子若能安分守己,保他储君之位。但记住,无论局势如何变幻,长孙家的根基绝不能动摇。”
  长孙冲郑重行礼:“孩儿明白!只是太子若察觉陛下的制衡之术,恐怕会加快谋变”
  长孙无忌望着跳动的火苗,嘴角勾起一抹莫测的笑意:“他察觉也好,不察觉也罢。”
  “只要魏王、晋王还在长安,只要满朝文武各怀心思,这天下,就翻不了天。去休息吧,明日早朝,还有场好戏要看。”
  待长孙冲离去,书房重归寂静。
  长孙无忌独坐案前,喃喃自语:“陛下啊陛下,这帝王心术,臣虽能看懂,却不知能否兜住这越来越大的局”
  “太子他,可不见得会按照你的心思来啊。”
  (本章完)
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+

限定室友(1v2)

擎苍月

战少,你媳妇又爬墙了

繁初

社死得到的男朋友

清茶与

医妾

北枝寒

影子

麦阿秋

贼老天你该死

不再恋爱(2)